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

听黄河吼声

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:2021-04-13 10:49

我去过两次壶口,一次是年轻时的过往,走马观花,只留下浅浅的印象。另一次是今年,这其间隔了整整三十年。当我再次走近壶口,那撼天动地的气势与吼声,便长久地回荡在心间。

一个清秋的早晨,相约已久的壶口之行启程了。车子在蜿蜒而平坦的公路上迤逦行进,路两侧多是山坡与河流,偶尔有一片相对平缓的庄稼地一闪而过,一抹近于深黛的秋色便点染了记忆。行进间天陡然变了,车窗上现出星星点点的雨滴,这个季节雨量充沛,黄河会有不同以往的气象吧。

车子转过一个大弯,蓦然有了隆隆作响的声音,像雨幕深处滚动不息的雷声,又像是从地底下传来的打夯声,浑厚、深沉、绵延不绝。我知道这是黄河水激荡壶口的声音。我们被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大的隆隆声裹挟着、牵引着、推搡着穿过景区广场,穿过人群,呼应着内心的迫切期待,挤站到了距壶口最近的一块石台上。

此时此刻,那巨大的隆隆声真真切切地从脚下的岩窟中爆出,鼓荡着耳膜。我骤然抽紧了全身的神经,下意识地跺实双脚,双手死死地抓住身边的栏杆。

与那声音一同爆出的是喷薄四溅的浪花,它们在一瞬间被碰撞的能量激活,争相怒放,充斥着开裂的壶口,朝着无尽的天空喷洒出去,浪花飞舞,水雾弥散,幻化出一片片云蒸霞蔚的气象。若不是亲眼所见,你定难想象平素里至顺至柔、温凉可人的水流,会有如此粗犷倔强的一面;若非河床裂陷造就的峡谷深槽,你又何以能见识平凡流水撼天动地的吼声。

我没有见过黄河发源地的涓涓细流,也没有去过黄河尽头,领略黄河入海波澜壮阔的气势。只是眼前所见就已赫然占据心扉,使我沉浸在天下黄河一壶收的惊心动魄中。

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,流经的地域与时空,遭遇的曲折和坎坷,无不印证了中华民族饱经磨难的历史。尤其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,黄河断裂的咆哮与吼声,奔涌向前、滔滔不绝的气势与力量,自然而然成为一种精神内涵。

这种精神不期被一曲黄河大合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。黄河的舒缓与包容,黄河的千回百折与跌宕起伏,黄河的抗争与吼声,演化成特殊的声音。听罢黄河大合唱,再看黄河时,便有了更深沉的感悟。

小时候,我听得最多的是八百壮士投黄河的故事。1939年6月,侵华日军气势汹汹向中条山扑来,来自关中的千余将士陷于日军重兵包围,最终,八百余士兵被逼上黄河绝壁。一面是黑云般碾压过来的荷枪实弹的敌人,三面是绝壁之下奔腾不息的黄河水,八百热血男儿宁死不屈,一个个发出最后的吼声,纵身跳入黄河。听老人们讲,壮士们在投河前的那一刻先是跪地磕头,然后吼一声“走”,便齐刷刷纵身跃下,以身殉国。一声“走”,道出了壮士粗犷豪迈的性情;一声“走”,令后人聆听到了无比的悲愤。

在黄河河床崩陷的壶口,在激流跌宕的吼声中,我似乎听到更多英雄们前赴后继的呐喊:端起了土枪洋枪,挥动着大刀长矛,保卫家乡!保卫黄河!保卫华北!保卫全中国……

黄河以百折不挠、一往无前的精神,为中华民族注入了生生不息的活力。黄河的吼声不仅是抗战时期催征的战鼓,更是现阶段致力于国家强盛、实现美好生活的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精神力量。

再次走近壶口,倾听黄河吼声,收获不一样的感受。(作者孙俨单位:陕西省三原县纪委监委)

【责任编辑:蔡奇凡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