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

胸有格局天地宽
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:2019-06-12 15:30

  “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、不同民族、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,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。”“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,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,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。”

  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,习近平主席的深情话语,展现了一个大国领袖宽阔的眼界和宽广的胸怀,体现着东方哲学的文化精髓,也蕴藏了深厚的中国智慧。

  “光天之下,至于海隅苍生。”中国人很早就涵养了天下观,观察的范围是整个世界,体察的对象是全人类;很早就意识到“以国为天下,天下不可为也”,要“以天下观天下”“计利当计天下利”。于是,就有了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”的情怀与信仰,就有了“和羹之美,在于合异”的包容与豁达,就有了“海不辞水,故能成其大”的智慧与担当,就有了“亲望亲好,邻望邻好”的友好与善良。可以说,中国人的天下观,浸润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,自有其独特的眼界、胸怀和格局。

  因为具有纵观天下的眼界,中国人看问题和处理问题从来不囿于眼前,而是放眼长远;不羁绊于自身,而是放眼天下。古代丝绸之路秉持的是“共享太平之福”的理念,带给沿途国家人民精美的器物和精湛的技术,因而赢得了“和平使者”的赞誉。今天,从推出“一带一路”、亚投行等公共产品,到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;从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“顺风车”,到履行“坚持正确义利观”的郑重承诺,都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宽阔的眼界和天下担当。

  因为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,中国人深谙“物之不齐,物之情也”的深刻哲理,因而能以极大的包容性对待世界不同的文明,并与之和谐相处、合作共赢。当年,张骞通西域,引进了葡萄、苜蓿、石榴、胡麻、芝麻等农作物,促进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发展;郑和受命出使西洋,把中国的建筑、绘画、雕刻、服饰等领域的精湛技术带入亚非国家,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。今天,中国更以博大的胸怀根植历史、面向未来,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的广袤大陆和辽阔的海天之间,续写了“一带一路”新的传奇,“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,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”。

  宽阔的眼界、宽广的胸怀,是智慧,更是格局。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,格局如何,往往影响乃至决定其能走多远、行多稳、成就多大的事业。胸有大格局,就有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情怀,就有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的气度,就有“笔底伏波三千丈,胸中藏甲百万兵”的定力。

  “独行快,众行远”。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、2500多个民族、多种宗教,如何看待文明差异,处理利益纠葛,汇聚发展合力?如果搞零和博弈、弱肉强食,结果必然是动荡取代和平,矛盾消解和睦。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动构建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和“一带一路”的价值正在于,崇尚求同存异、和而不同、共商共享,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,以期实现双赢、多赢、共赢。如此观照天下的大格局、大担当,不为唱响自己的“独奏曲”,而是要奏响世界各国的“交响乐”;不是要营造自己的“后花园”,而是要建设共享的“百花园”。

  井冈山时期,毛泽东站在黄洋界哨口问战士,从这里你看到哪儿?战士回答,可以看到江西和湖南。毛泽东说,站在井冈山,还要看到全中国,看到全世界。今天,世界早已成为一个“地球村”,信息化的迅猛发展,更是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。面对“百年未有之大变局”,处在人类发展的十字路口,我们更应该具备宽阔的眼界,“面向现代化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来”;具备宽广的胸怀,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与共,天下大同”;具备更大的格局,通过文明交流互鉴形成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,道并行而不相悖”的文明共同体,达致人心相通,从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。(乐其)

【责任编辑:陈莹莹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