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

冰清玉洁

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:2017-04-06 15:16

    紫砂煲正煲着香浓的银耳莲子红枣汤。一勺一勺,盛装在青花瓷碗里。孩子被香甜之气吸引,跑进厨房,说:“妈妈,红的枣,雅致的碗,颗颗洁白的莲子,是不是可以给这道甜品取名‘冰清玉洁’?”我看着孩子纯净的眸子,联想起了碗中莲子的来路和归处,“冰清玉洁”应该是蛮恰当的。

    扶贫工作督察,重回石溪村。石溪,是我短暂农村工作经历的第一站。犹记当年石溪,没有任何人脉和资源;农田水利设施弱,几乎所有农田都是“望天田”;村民老实巴交,与外界几无往来;困守穷乡僻壤又苦于无法变通改善的人们,要养家糊口,真是艰难。乡镇报到第一天,我最先见着的村干部,是石溪村的党支部书记老范。当时,瘦瘦小小的老范守在大门口,说是要等从水利局调过来的干部,去他村里看一看。

    放下行李,我跟着老范就去了。老范骑着那辆一启动就嘶哑冒烟的老旧摩托车,带着我绕石溪的农田农舍跑了好大一圈。干涸破败之象触目惊心。位于祠堂前的石溪水渠,有一段渠道因山体岩石坚硬,村民用尽各种苦力蛮力都无法疏通延伸,一直堵着。水流不到田,自然带不来好收成。老范一双眼,巴巴看着我,嘴嗫嚅着,想说什么,却只是叹气。

    先把薄弱的农田水利设施修建好,水顺利到田,旱能灌,涝能排,农业才有丰收的可能。从石溪回来,我向乡党委申请挂点石溪村。乡党委同意后,我赶紧带着老范找到“娘家”水利局。民生水利为人民。在冬修计划中安排资金,修建石溪水渠;申请小山塘建设补助资金、建设小农水田间工程,为发展白莲产业提供水利支撑;依托天然未开发的青山绿水向省水利厅申报全省水生态文明村,获得奖补资金……引来活水的石溪,是获得新生的凤凰。尤其近些年,党和国家加强扶贫攻坚力度,石溪沐浴好政策,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白莲产业,许许多多勤劳本分的石溪人,生活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。

    一路走,挨户看。沿路有荷塘,门前蜜柚香。一条十几里长的莲花观光长廊让人误以为走进梦里水乡。莲农唱着原生态的乡间小调,将带着露水清香的莲蓬采入背篓。青砖黛瓦,马头墙;飞檐翘角,坡屋顶,庐陵文化在民居里源远流长。阳光底下,妇女在剥莲子、通莲心,闲闲说着乡事、俗情,老人抚摸孩子倔强的小黑发,相顾一笑,岁月静好,山河无恙。看着今天的石溪,那么美那么好,竟把自己感动了。

    想起当年,有要好的朋友,说我傻。说现今社会,别人要帮都会选择帮富村、帮脑瓜子活络的人,毕竟基础好,更容易得业绩见成效。你倒好,居然选个“穷”当家。万一是个扶不起的阿斗,可怎么交差?我笑笑。锦上添花的事,意义不大。雪中送炭,才可贵。我是敦睦堂出来的人啊,有帮穷帮困帮弱的传统。

    敦睦堂,貌不出众,名不流芳,它是我们罗家的祠堂。历代敦睦堂人以“敦厚和睦、学而第一”立身,以“济困扶弱、行善积德”处世,也算踏踏实实地走过了三百年风雨沧桑。而踏实,对于人漫长的一生,对于一个家族绵延的历史,多么珍贵!战乱年代,罗家先人们曾无数次把许多流离失所的人领进敦睦堂小住,与族人吃一样的饭,穿一样的衣;遇大旱天灾,也曾开仓赈粮;有许多异乡而来的手艺人、捕蛇者、流动的小商人,常常可在敦睦堂免费借宿。直到现在,每遇红白喜事,主事的人家一定会把附近的乞丐请进敦睦堂,在角落里摆上一桌两桌,不允孩子嘲弄诋毁。

    对于走出去的读书人,长辈们也时常提醒:要清清白白做人,认认真真做事。做好分内之事,对得起每个月领的工资。多做好事善事,对得起那些年读的圣贤书。人活着,图的就是一份踏实……我,牢记在心。

    督察结束,握手告别。已卸任的老范,一路小跑过来,坚持要送我一小包莲子。我不收,老范生气,红涨着脸,说,莲子是自己种来送给县上亲戚的。瞧不上我这穷亲戚,你就扔了吧。老范说完,转身就走。

    亲戚,仅两个字,将我打动。我突然觉得,收下这洁白的莲子,是另一种美好。我把莲子抱在胸前,颗颗冰清玉洁。

    周末,街头,义工协会正在为县里的一个白血病人义卖募捐。我牵着孩子走上前,买了两箱牛奶。所付的钱,大体与老范送的莲子价值相当。我跟孩子说,等下个周末,我带她去石溪走亲戚。(罗张琴)

【责任编辑:黄晓茹】